
鋁合金電阻的散熱麵積放大,本質上是“幾何放大 + 表麵工程 + 結構集成”三重手段疊加的結果,具體做法可歸納為以下五點:
通過擠壓或CNC一體成型,將原本光滑的鋁殼外壁加工成波浪形、縱向鰭片或針狀柱狀陣列。實測表明,鰭片可使有效散熱麵積在同體積下擴大2.5–3倍,溫升降低15–20 K。
• 采用15°–30°傾角的鯊魚鰭或圓柱針狀設計,可減少空氣邊界層阻力,提升自然對流效率約15%。
• 鰭片間距控製在3–5 mm,既避免“氣流短路”,又防止過密導致邊界層重疊而失效。
陽極氧化層將紅外發射率提升到0.85,再疊加黑色噴塑,可把輻射散熱占總散熱量的比例提高到35%,夜間或無風工況依然有效。
最新專利把鋁合金電阻直接嵌入散熱器放置槽,取消螺釘安裝,接觸麵積提高3倍以上,熱阻降低40 %,同時減少裝配工序。
利用自帶M3/M4螺紋孔,把鋁合金電阻鎖到機櫃側壁或液冷板,整機機殼即成為“延伸鰭片”,可額外再放大散熱麵積1.5–2倍,省去獨立散熱器。
一句話總結:鋁合金電阻通過“鰭片幾何放大 + 表麵處理 + 結構內嵌/共用”三級放大,把原本單一的殼體表麵升級為高效三維散熱網絡,實現“小體積、大散熱”。
tag標簽: 電阻